操心術外伝 ~綾河博士のHENTAI事件簿~|STUDIO邪恋

2008/8/16

毛澤東說郭嘉和曹操

對三國有興趣的朋友,此文章值得一看。

http://www.ylib.com/sango/index.htm
首頁→草堂新語→毛澤東說郭嘉和曹操

對於曹操,我竟然與毛澤東有相同的看法。

原文:不管毛澤東的評價如何,他的統御權術、用兵謀略,都是強項,這點無人敢否認。毛澤東許多這方面的靈感、理念,得之於閱讀史籍,對三國故事更是瞭若指掌,透過書寫或口述,毛澤東留下不少三國人物臧否的言論。他對某些三國英傑尤其欣賞,聊記於下,餘者再補。
   就說郭嘉吧。
  毛澤東很欣賞郭嘉,常要部屬向郭嘉看齊。毛澤東說:「世上沒有什麼先知先覺,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、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。無非是多謀善斷,留有餘地。 《三國志》裡<郭嘉傳>值得一讀。郭嘉這個人足智多謀,初在袁紹麾下不得施展。他說袁紹『多端寡要,好謀無決,欲與共濟天下,大難。』就跑到曹操那裡。曹 操說他『每有大議,臨敵制變。臣策末決,嘉輒成之。平定天下,謀功為高。』可惜中年夭折,曹操大哭。」
  從這段話可知,毛澤東不相信什麼神算先知,一切不過是策謀。但有謀略還不算,還要決斷力,否則便是袁紹一般境界,那是失敗者的圖像。
  毛澤東又說:「曹操有個參謀叫郭嘉,河南禹縣人,初投袁紹,他批評袁紹好謀無斷,難於成事。袁紹這個人多謀寡斷,有謀無斷,沒有決心,不果斷,結果官渡之戰打了敗仗。所以有謀還要善斷。後來荀彧把郭嘉推薦給曹操。郭嘉足智多謀,常為曹操出謀策畫,深得曹操的器重。」
  雖然毛澤東的重點是「有謀還要善斷」,但曹操推崇郭嘉的部分只是「足智多謀」。郭嘉本身並未獨當一面,擔任首長或主帥,「多謀善斷」的任務便留給他的 主管。而他的主管前有袁紹,後有曹操,一個謀而不決,決而不斷,斷而不行,一個多謀善斷,因此郭嘉棄袁紹而就曹操。事後證明,這是正確的選擇。
  郭嘉遇到袁紹,毫無發揮餘地,或許獻策不被採納,最後的命運就跟沮授、田豐一樣;或許獻策獲用,但不執行,一點意義也沒有。所以郭嘉先跑先贏,離開袁 紹,投奔曹操,成為曹操倚重的謀士。 毛澤東對曹操,更是欣賞。毛澤東認為曹操有很多貢獻:「曹操統一中國北方,創立魏國。那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的中心地區。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,抑制豪強, 發展生產,實行屯田制,還督促開荒,推行法制,提倡節儉,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、恢復、發展。這些難道不該肯定?難道不是了不起?說曹操是白臉奸 臣,書上這麼寫,劇裡這麼演,老百姓這麼說,那是封建正統觀念製造的冤案。」
  毛澤東從歷史的大局面來看領導者的作為,他欣賞曹操在政治上的貢獻,這些貢獻在《三國演義》裡完全被抹煞了,所以頗為曹操打抱不平。毛澤東表示: 「《三國演義》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;而《三國志》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,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的『非常之人』、『超世之 傑』。可是因為《三國演義》又通俗又生動,所以看的人多,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《三國演義》為藍本編造的,所以曹操在舊戲舞臺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。這 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。現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。」
  有趣的是,毛澤東讀史甚多,了解正史和小說的異同,但他童年時可不管那麼多,誰告訴他三國演義有些情節是假的,他就要翻臉。小學時,他的歷史老師和幾 位同學說《三國演義》只是一部小說,經過藝術處理,許多情節是想像出來的,和真實的歷史不一樣。毛澤東氣不過,和他們吵了起來,再氣不過又跑到校長那裡投 訴,不料校長也告訴他《三國演義》不是真實的歷史,毛澤東更生氣,寫信給縣長,要求撤換校長。
  長大後毛澤東知道哪些是小說虛構的情節,哪些是正史的記載,隨時信手拈來,和左右親信說上一段三國。

沒有留言: